实验室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概况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兰州大学,联合多学科组建的甘肃省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19995月筹建,200210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验收批准正式成立。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在甘肃省科技厅对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连续三次获得优秀2018年进行了优化整合,并于20214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研究人员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和555新人才工程人选5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实验室目前已建设多肽药物”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多肽研究创新单元”。王锐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特聘科技专家。刘耕陶院士、陈凯先院士历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宝峰院士。

  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长期以来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凝练和优化研究方向,重点解决新药临床前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多肽药物与药物化学研究;(2)新药活性筛选、毒理学和新剂型研究;(3)基于疾病细胞分子机制的创新药物研究。实验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390余万元。由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所、药理学研究所等6个二级机构组成实验平台,可进行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剂学、药效学、药理学、药动学、新药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等研究工作。

  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课题、“973前期专项等。2018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获批科研经费1939万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在Cell旗下Chem.PNASAngew. Chem. Int. Ed.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专著、教材4部。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研究成员荣获十佳全国优秀工作者提名奖、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实验室高度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50名左右,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包括中科院奖学金、求是奖学金、李政道奖学金、翰宇奖学金在内的多项荣誉,已毕业的研究生获得了所在单位的好评,为本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实验室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运行。与美国、英国、港台地区以及国内的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并通过聘请知名专家讲学、留学和出访,以及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近年来主办了第二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全国心血管药理学研讨会、重大传染病研究专项结核病发病机制与疫苗专题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手性中国”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会议,对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开放的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欢迎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访问、工作与合作研究。

 

最近更新